雨打芭蕉,也打到了玻璃上,窗户渐渐蒙上雾气,看不清窗外。举起轻轻捏着的手,擦了擦。手湿了,窗外清晰了。远处那座山氤氲在雾气中,似幻似真,一如我对于过去的记忆。
那个初春起,在山中经过的场景便时不时地,像放电影一般,在我的脑海里滚动。那前一天,正值清明。说是有人上山祭祖,不慎点着了树木。晚上,火红的山顶格外的显眼。好在火灭得及时,但山仍是秃了一块。人们也没有种上新的树苗,因为上山的路确有些坎坷。野火毕竟烧不尽,山顶长起草,成了一片空草地,一块不知道如何来的大石头就屹立在那。
但这些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很快被遗忘,也是长大后看到有些许不协调的山顶才想起。一切的一切,丝毫不影响我对过去的回忆。奈何时间久了,难免十分模糊了。
山下,有一片草地。草不稀,远远望去是一片绿色;草不盛,走近了看能见泥土。这片草地间,有一条缝,或者说是沟渠,有源源不断的水流下。循着水流向上走,就又是别一番风景了。山中,草渐稀少,靠近水流的地方,不知名的花多了起来。离水流稍远一些的地方,是一棵又一棵间隔两三米的树。树脚下长有蘑菇,为这暗处填了些许可爱。半山腰的位置,有一棵腐朽的枯木,上面长满了木耳,木耳上落着不少灰尘。再往上去,景色便和下半段几乎无两样了。只是越来越亮,直到山顶,豁然开朗,重见天日。
还记得过去的我在山下的草地上挖坑,埋石头,幼稚地盼着能长出石头树;过去的我用纸杯从小渠中舀水,折几支花插进去,做成自己称心的“艺术品”;过去的我在山腰望着枯木,想象它会长得很高;过去的我在山顶的石头旁跃跃欲试,想爬上去……至今想起来,仍然记得那一幕幕蕴含着童真的场景,虽不能用言语描述,却是想起来就能感到可口和快乐。
但这座山虽然坐落在相对较为偏僻的地方,也逃不过人为造成的污染:燃烧草根造成的灰尘,放鞭炮的污染,人类的砍伐……都对这座山的生态造成了很大影响。从外观上看,绿仍是依旧的绿,山仍是依旧的山,但我总觉得它变了,变老了。有人说是因为山顶烧秃了,像老人掉头发了,所以才看上去老的。我心里却不这么想,也许是我目睹了污染,亦或是时间在流逝,我再也寻找不到过去的山,再也寻找不到过去的山水之乐了。
看到这四个字,山水之乐,有些陌生。其实,我的山水之乐并非不存在,而是在过去,再也回不到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