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喽豆糍粑~!好呲地娄豆糍粑!”我的家乡在湖北孝感,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街道上时常传来地道孝感话的叫卖声。而外婆做的米酒糟、绿豆糍粑和麻糖填满了我童年的回忆。孝感,在我心中留下了抹之不去的痕迹。后来,父母来到千里之外的广东创业,我也随他们离开了老院,孝感便成为了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六年级,我们家喜添一宝,因为弟弟太过年幼,受不住家乡的寒冷空气,便三年未回乡。
二零二零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武汉全城,它的“邻居”孝感也没能幸免于难。
再回久违的故乡,竟碰上这样的事,不想却是这般情景:
大姨是村医,随大队上了一线;二姨忙于村里各家各户里物资的购买和分配;母亲是老三,也帮着二姨操办着村里的事;四姨是人民教师,每天不是在上网课就是在备课。只有我一个人回到老院,我看着那空落落的院子,心中五味杂陈,鼻子一阵酸楚,不自觉间眼泪滚落下来。
“天天啊!怎么在门口愣着呢?”外婆迈着蹒跚的步伐,推开老旧的木板门,道:“是嘛还哭哟撒!”
“莫得,莫得!眼子进沙哟!”我揉了揉浸湿的眼眶。看着外婆那并不算得上利索的腿脚,刚止住的泪水又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我冲过去一把抱住比我矮上许多的外婆。就是这个矮小的人儿,用一双满是褶皱的手做出多少美味佳肴充实了我的童年。
“你的好孙儿天天回来喽!”我牵强的挤出一丝笑容。几年未回,再回到这心心念念的院落,不想竟是这般的冷清。
红日缓缓的坠下,晶白的雪上映着橙光。我猛的捧起一把被纷纷大雪打落的栀子花,用力的嗅了嗅,还是苦涩中略带着一丝幽香。
“天天啊!你看我我做了啥?你最爱呲的喽豆糍粑,趁热呲撒!”外婆从那破旧矮小的瓦房中缓缓地走了出来,一只手颤颤巍巍地端着一盘绿豆糍粑,另一只手小心翼翼的护着,生怕雪落到上面。看着外婆那孤单的背影,我的眼泪再次决堤而出。
“嘛啥!好孙儿,莫哭啊!”外婆放下了糍粑,一只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背,“好啊!再莫哭了,听你大姨说,捏个病毒马上就过去哟!到时候我把到你着做一大桌席,快先呲糍粑,莫冷哟。”
我含着泪水咬下一大口糍粑。
“是甜地吧?”外婆问到。
“咸的!”一时间,咸、甜、香、涩全涌上我的心头。
我和外婆互相扭过头看着对方,扑哧一声我破涕为笑。糍粑的味道,是乡愁的味道,孝感的味道。
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
——『舌尖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