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曾于《中华文脉》中长叹感怀:“我不能不低头向大地鞠躬,再仰起头来凝视苍天。”“差序格局”这一形成于人伦之基上的人际关系仍是当下交往的主体。然而同学们,时代发展嬗变,在今日这“如何构建人与人的关系”主题班会上,我认为我们仍需俯视大地传承这一以个体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同时亦应仰望苍天积极拓宽这一格局的范围边界,冲破束缚,构建起疏密、张弛有度的人际关系。
试问在座各位,何谓“差序格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的描述恰如其分。所谓差序,是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拓展,私人联系的叠加构成了社会关系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推”的力量愈来愈薄,形成了亲疏远近有别的伸缩性差序。今日之我们,诚宜勇于拓宽伸缩范围,以如同张桂梅校长般的奉献姿态将个人融于社会,于差序上建构和谐。
尊重以人伦为基础的差序格局,实现血缘、地缘关系的和谐共生。《释名》言及:“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亲亲尊尊长长的伦理便是差序,这一伦理出自私心。其从自我中心出发,根据需要而推广或缩小差序的层次范围。我们都曾为李密而动容,其陈情报母之志便是私的伸缩。“欲明明德于天下,家齐而后国治。”在差序格局中,公与私实则是内向与外向的问题。人们往往为了小团体的公而在大团体中展现出私。在这种格局下,社会家庭伦理关系合理发展。孔夫子譬喻精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推己及人的思想惠泽后世,至今仍奏响和谐人际关系的赞歌。 然而,我们不应囿于“差序格局”,而是要积极拓展其外延,奉献社会,构建起互联互通、张弛有度的社会关系网络。如多恩诗云:“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大陆的一部分。”奉献者将自身融于社会,拓展其私心的差序边界。“最美医生”周南弃光明前途赴藏救死扶伤,燃烧自己书写新时代的奉献担当,她将边界放诸于民众;卫国戍边英雄以身许国,在喀喇昆仑筑起巍峨界碑,他们将家国安置于差序范围更中心处。所有的展现,都因群体效应产生了新质。当社群所有个体皆能积极延展差序边界,以奉献之姿融入社会,人际和谐的社会网络终将构建。
齐烟四点,社会发展阔步向前下亦有阴影相随。种族主义的呼声甚嚣尘上,劳资矛盾对立严重,公权心缺乏者比比皆是。究其根源,是狭隘的差序观遮蔽了其正确感知。但亦庆幸看到,宗亲互助、邻里和睦之风于当今社会交相辉映,美美与共。
当然,我提议构建差序格局,并不是要强加极端化差序于大众。恰如尼采所批驳的:“我憎恨狭窄的灵魂,那些灵魂既不生善,也不生恶。”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冷漠地活于自己所建构的以孤立自我为中心的狭小差序格局中,脱离了善与奉献,僵化人际关系。
同学们,谨随顾城的宣言:“我愿做一枚白昼的月亮,不求炫目的荣华,不淆世俗的浪潮。”勇于冲破束缚,脉承差序格局,拓宽其外延,以奉献的姿态构建和谐人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