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柔美,男性阳刚是中国传统性别的审美标准和性别气质。但揆诸当下,社会上男性逐渐“女性化”的趋势日益加剧,性别间的分界线也日益模糊,世人大多对此等现象嗤之以鼻,持有不认可甚至批判的态度。但我却窃以为如果此等现象并不存在于极端化的趋势,便无须太过忧虑。
中国传统的性别审美与气质源于两性生理构造与性格上的差异,不应在世俗默认的观念中专属化标签化。柔美并非女性的特权,阳刚也并非男性的标签,它们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基于大众的认知和世俗的观念。凡事物过刚则易折,过柔则易碎,男女性的标准更不应对号入座。男子过于阳刚易形成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女子过于柔弱便会产生男女等级观念的差异。花木兰可以化身男将替父从军保家卫国,梅兰芳亦可以化身青衣在戏台上尽显身段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审美也更应该具有多元性,而不应该将男性女性分别局限在单一的标准之中,用固定模式的枷锁束缚住多元化的萌生。
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绝对化的存在,是造成思想偏隘的重要原因,刚柔相济并道而行方符合伦理纲常万物运行的法则。阴阳相生,刚柔兼济,才有利于一个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单一方面的极端发展则无法均衡成长的影响。男儿在待人接物,处世应事之中需要发乎情止乎礼,而不应凭借阳刚的幌子去展现毫无必要的执拗,逞一时嚣张之气;女子在遇到困境和危险之时不应唯唯诺诺软弱无能,而应展现刚劲之风范,独当一面地处理,尽显英姿飒爽。阳刚和阴柔不是跨越万水千山难以相逢的两岸,也并不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它们都是可以相通相连的两端,而人们就在这其中的海洋上自主选择前往的彼岸。
针对时下社会男性阴柔之美的现象,男性应迅速把握调整好刚柔的船舵,以时代亟需的刚毅风范去展现大好男儿的英雄本色。生来赋予的力量让男性更多的承担起护佑家庭,构建社会的责任,而男性作为这个社会占据更多比例的主力军,占据了社会分工的多数席位,也更应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去完成时代赋予的担当。穿衣打扮和神情举止上呈现的阴柔并不值得过分忧虑,心灵思想上的颠倒才更是值得深思担忧的对象。
阳刚之气需重振,阴柔之美不可弃;两道并行相辅成,大好男儿身屹立。